《現代文學》,戰後學院派文學雜誌,1960年3月5日由臺大外文系志同道合的學生所組成之南北社成員創刊。發行人白先勇,編輯者為現代文學編輯委員會。共出版51期。1973年9月發行第51期後因資金缺乏而停刊。《現代文學》成員繼承恩師夏濟安《文學雜誌》與其對現代文學的教導,基於「對中國文學前途的關心」與「對文學熱愛的煎磨和驅促」,興起了創辦刊物的理想。《現文》原對西方現代文學思潮的譯介與創作倡導並重,第16期起,由於基本成員均已畢業,實際主編由余光中、姚一葦、何欣輪流編輯,風格亦略有調整:「創作為主,翻譯為輔」;不考慮商業性;歡迎獨特的作品,並且不標榜宗派與口號;不做消極、破壞性的工作,只做積極、建設性的工作;對各種文類同等重視;使它不再是份同人刊物,而是走向廣大社會。第19期刊載余光中譯〈印度現代詩選〉、姚一葦〈論模擬〉、尤金‧伊歐尼斯柯(Eugène Ionesco)英譯版劇本〈禿頭女高音〉。創作則有方莘〈無言歌〉、羅門〈不朽的二P又在一起了〉、管管〈繾綣經〉、吳蕪〈歌的季節〉等詩,東方白散文〈老樹,麻雀與愛〉,以及白先勇寫留美學生的〈芝加哥之死〉、王文興寫青少年單戀已婚少婦的〈欠缺〉、陳映真隱喻族群關係的〈將軍族〉等短篇小說。 《現代文學》:http://nrch.culture.tw/twpedia.aspx?id=2245
更多《現代文學》